践行“三严三实” 发展江汉大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2-02浏览次数:287

践行“三严三实”   发展江汉大学

校长   李强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深刻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按照中央的要求,我们要在领会核心要义、打牢思想根基及坚持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促进“严”的精神和“实”的品格融入党员干部的血脉,“严”植于心,“实”见于行,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2015年6月2日,校党委下发了《关于在全校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根据校党委的统一安排,结合正在进行的“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我讲以下4个问题。

     活力与资源——参加全国十五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的感想。

     9月25日—27日,我和谭书记一起参加了在西安召开的第六次联席会,收获颇多。印象最深的是新任青岛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范跃进的发言。他认为,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是“活力”与“资源”,即对内激发活力,对外获取资源。青岛大学对内激发活力,着力点包括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平衡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吸引师生参与民主管理,激发师生的内在动力,调整学科、院系、职能部门设置;对外获取资源,制定服务青岛的行动计划等九大举措。他坦言,青岛大学四大资源来源于政府、社会、校友和学术,第一位的还是政府。成都学院书记毛志雄到任后一抓活力,抓三大建设——竞争力学院建设、服务型机关建设和创新学风建设;二抓资源,向市政府要“嫁妆”。从江汉大学合并组建以来的发展历程看,内抓活力,外抓资源,同样是发展壮大的不二法门。

     优势与劣势——江汉大学与广州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三峡大学、长江大学的比较分析。

     在学生规模、师资情况、学科情况等8个方面,我校与广州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三峡大学、长江大学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结论主要为学校的硬件条件较好、学校核心竞争力需进一步增强和学校软实力有待提高。江汉大学发展定位是成为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地位和水平相适应、在国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这是江汉大学合并组建以来长期奋斗探索的成果,必须坚定不移;“十三五”确定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学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前40%,湖北省属高校前8名,这是暑期工作会议在充分发扬民主基础上达成的共识,也必须坚定不移。

    需求与供给——关于江汉大学校园总平面规划修编。

    2013年4月,我校委托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开展了《江汉大学(主校区)校园平面规划修编》,并在同年12月提交学校审查。学校党委在基本肯定的同时,提出五条修改意见,其中第五条就是将校园“生态系统、园林系统、绿化系统”作为本次规划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对绿化景观做精细化设计。此次校园规划修编的又一大亮点,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发扬民主,就有关关键问题如校园设施、交通、校园景观、校园发展等,在271名教工、394名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规划初步成果显示,近期到2020年,我校十二项校舍建筑面积不宜超过75.5万方,近期可以设想的重点项目共12项,除掉今年已经建成或将基本建成的学术交流中心、综合实验楼,大约需新增8.2万方。

    依靠与服务——争取在武汉新一轮大发展中有更大作为。

   “武汉,每天不一样”。在这个了不起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有更强有力的思考、行动、贡献、声音。在西安会议上,宁波大学书记郭华巍认为,大学一定要有自己的梦想,宁波大学应与宁波市血脉相连,并且历史的轨迹应当是大学从顺应、支撑到引领城市的发展。宁波大学在宁波一枝独秀,江汉大学在武汉强手如林,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与武汉共存共荣的战略抉择。

    有思考。谭书记在暑期工作会议上讲,我们要死心塌地地吃武汉开发区饭,吃武汉饭,吃湖北饭。如何主动地“吃”,我以为首先是想清楚,我们都是江汉大学的主人,我们一起回顾昨天、研究今天、展望明天,开动脑筋来想清楚。

    有行动。要下好三步棋——了解、纳入和参与。了解市情,了解动态,了解决策。将江汉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纳入武汉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之中,将《江汉大学(主校区)校园平面规划修编》纳入《武汉市控制规划管理一张图》。学校要参与重要调研,参与重大决策,以凸显江汉大学的存在感。

    有贡献。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文明四方面都应有所贡献。理事会、基金会及校友会要有效运转,武汉研究院要在重要智库建设中占一席之地。市委、市政府抓文化五城建设(读书之城、博物馆之城、艺术之城、创意设计之城、大学之城),我们应成为重要阵地。今年全市的城建三年建设(路网年、绿道年、停车场年),我们应当积极响应。

    有声音。要下决心进一步办好江汉大学官网、推出升级版主题宣传片,吸引主流媒体正面、经常聚焦江汉大学,不断提升江汉大学在省内外、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